聲音原理
1.聲音是因物體的振動而產生
2.聲音必須有介質才可傳遞
3.聲音主要有
(1)頻率
(2)響度
聲音特性
頻率(frequency)
聲波在單位時間內的振動次數,單位赫(Hz)
響度(Loudness)
響度是人耳對聲音強弱程度的感覺
響度變化大致同聲強變化的對數成比例
1、在聲音世界裡除基音外
大量存在的是復合音
2、音調(tome)
音調是聲音調子的高低
是人耳對聲音頻率的感受
3、音色(timber)
音色是人耳對某種聲音獨特性質的
綜合感受
Digital audio-數位化的音訊
1.資料以數值的型式儲存
2. AD converter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類比聲波 轉 數位聲波
數位聲音的優點
1.傳輸不易失真
2.容易儲存及編輯
數位錄音的原理
目標:解決記錄類比訊號(Analog)
的傳統錄音不佳的問題
聲音的取樣:
1.取樣頻率
2.取樣大小
3.單音(mono)、立體音(stereo)
數位錄音
數位錄音筆與傳統錄音機的比較
數位錄音筆 傳統錄音機
體積小重量輕(約與手機相同) 體積雖不大,不過需要錄音帶
較好的錄音筆約可錄製16小時以上 一卷錄音帶可錄60分鐘、90分鐘或120分鐘
數位方式的錄音,已是電子檔檔案 非數位方式錄音
新的錄音內容自動與之前內容分段區隔
不會蓋掉之前錄音內容的檔案 不小心就會洗掉之前的錄音內容
數位檢索錄製內容 需利用前進後退鍵才能蒐尋到所錄製的聲音
檔案可透過隨插即用的USB接頭輸出到電腦 需透過錄音線以及音效卡利用電腦軟體才能數位化
數位格式錄音內容易於保存 錄音帶容易受潮或因時間久而損毀
儲存格式
1.MP3
2.MIDI
3.MD
4.DVD-AUDIO
何謂MP3(MPEG1 LAYER 3)
在1987年的數位音訊廣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計畫中,所發明的演算法
1.何謂MIDI (Midi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2.MIDI的分類
(1) GM(General MIDI)
(2) GM2 (General MIDI System Level2 )
(3) SMF(Standard MIDI File)
(4) XG
何謂MD ( MiniDisc )
MD數位對錄的原理?
數位或類比方式錄音,這兩者在音質和
操作上有何不同?
DVD-Audio
種類:
DVD-ROM、DVD-Video、DVD-Audio
DVD-R、 DVD+RW / DVD-RW
數位音訊廣播
數位音頻廣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是運用數位壓縮技術及傳輸技術將播音訊號
傳輸出去的廣播系統
優點:
一、音質
應用 Eureka 147 系統無論在固定或者移動的情況下接收,都可以
確保音質達到接近 CD 的水平
二、防干擾
Eureka 147 巧妙地引入了「訊號保護間隔」的概念
三、容量
每 1.5 兆赫的頻帶可供傳送六個 CD 音質的節目
四、移動和衛星服務
如果利用衛星直播,可以有更大的覆蓋範圍,甚至代替短波廣播
目前數位音訊廣播有兩大系統
(一)美國為首的帶內同頻廣播
(In-Band On Channel)
(二)歐洲 Eureka-147
台灣使用這個系統
IBOC和Eureka-147的差異
1.IBOC
技術:在現行的AM和FM頻段內再加上數位廣播的訊號
好處:可以更有效地應用無線頻譜,並且減低廣播電台的
設備投資
缺點 :技術上較為困難且運作仍有待改善
2.Eureka-147
技術:使用新開發的頻段
好處:在技術上的限制較少系統性能也較佳
數位音頻廣播的三項編碼技術
(1) 音源壓縮編碼(MUSICAM)
1.全名:Making pattern adapted Universal
Subband Integrated Coder And Multiplexing
2.只對遮蔽門限以上的聲音進行編碼
3.壓縮率大約是CD的 1/7 左右
(2) 數位通信編碼技術(COFDM調變技術)
1.其含義是編碼正交頻分復用
2.是一種抗反射波傳輸的數位通信編碼技術
3.這種方法的特點是使用源來編碼的位元與
傳輸通道有最佳匹配
4.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窄分段和寛分段各自的優點
(3)單頻網(SFN)
DAB數位廣播信號模式
(1) MSC (Main Service Channel)
主要服務通道
(2) FIC (Fast Information Channel)
快速資訊通道
(3)同步通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
參考文章
礙於現有類比廣播系統的頻寬限制與調變技術,使得聽眾無法收聽到如CD般音質的廣播節目。再者,由於類比訊號每個頻率只能載送單一廣播節目,故易產生同頻干擾的問題;而若要達到大範圍的廣播則須透過數個頻率以組成廣播網,但卻因此卻造成聽眾在移動接收時的不便。例如:如果要持續接收同一個廣播網的節目,在高速公路開車時必須不斷變換頻率。
然而,隨著科技數位化的發展,廣播技術已從調幅AM系統、調頻FM系統,發展至第三代廣播系統-數位音訊廣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相對於類比的AM與FM訊號只能以每個頻率載送單一廣播節目,DAB訊號卻可以同時傳送多組服務。一組DAB傳送訊號通常定義為一組「DAB綜效群(Ensemble)」,而每一個DAB頻道頻寬為1.536MHz,因此一組DAB綜效群可在1.536MHz的頻寬上載送著多工後的單聲道、立體聲道廣播訊號,同時也可以傳送數據資料。其中,決定廣播音質的關鍵要素是一組綜效群內的節目及資訊服務內容的數量。因為當額外增加一個音訊廣播節目時,原本播放中的數個節目則可能有一或多個節目必須依實際需要而調整其音質(因頻寬大小會影響音質),以便容納新增的節目資訊。此外,一組綜效群內所載送的節目數量可隨播放的時段而調整,使廣播及資訊服務業者可彈性運用其所分配的廣播頻段。
一、MPEG-1 Layer II編碼技術MUSICAM
數位音訊廣播系統採用MPEG-1 Layer II音訊壓縮演算法進行數位音訊傳輸編碼。MPEG-1 Layer II是一種根據人耳對不同頻率訊號的敏感度差異,以心理聲學(Psycho acoustic)模型理論,來加強聽覺效果與傳送效率的低位元率次波段編碼系統。簡言之,此一編碼技巧是將部分被鄰近較高音量所遮蓋、且人耳因此無法聽辨出來的聲音資料捨棄掉,以減少傳輸資料。透過MPEG-1 Layer II的編碼方式,1.4Mbit/s的音訊位元串流(數位錄音室音質)可以降低到222kbit/s的低位元率,但卻仍舊保有與CD相當的音質。
二、COFDM編碼調變技術
DAB系統所採用的數位調變技術為編碼正交分頻多工(COFDM)方式。COFDM訊號的產生方式是將輸入位元串流切割成為數極多的低位元率位元串流,其中的每個低位元率串流再用來調變各獨立的正交頻率載波。為了達到頻率正交性的目的,與載波頻率間隔成正比例的符元期間(symbol duration)必須隨時選定,然後DAB系統中的每一個載波再以差動四相位鍵移(Differential QPSK)方式進行調變,其中在VHF/Band Ⅲ(波段Ⅲ)廣播傳輸中(225MHz),一組DAB系統的COFDM符元共由1536組正交調變載波所組成。因為所選定的符元期間比一般傳輸通道的延遲展開期間還長,以及在連續的符元間插進一段時間保護間隔(符元期間總長度的五分之一),因此DAB系統中的COFDM訊號並不會受到多重路徑傳播的影響與干擾。COFDM技術使得廣播網路中的所有發射台,能在同一時間以相同的頻率同步地發送相同的資訊,故實現了共用同一個無線電頻率的單一頻率廣播網路(SFN)。
數位科技帶領人們進入了21世紀,而傳統的調幅(AM)、調頻(FM)廣播也面臨了新一代數位廣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的挑戰,這種新一代的數位廣播技術其CD般的音質以及附加的數據服務等功能,除了帶給聽眾更高品質的聲音享受外,更進一步克服了雜訊干擾和移動接收等問題,此外數位廣播更有效率的頻譜使用,可以解決長期以來廣播電台頻道取得困難的問題,其取代類比廣播已成為未來必然的趨勢,並將開啟廣播世界另一個新的世紀。
數位廣播的構想最早是在1980年代由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所提出,並在1988年瑞士日內瓦舉辦的電訊展覽會上試播,獲得眾多好評,於是開始其標準化的過程。1994年歐洲電信標準組織(ETSI)制訂出Eureka147成為歐洲數位廣播的標準,許多國家都開始跟隨,讓數位廣播正式走上標準化的里程碑。
不過,因為政治上的因素以及各國國情的不同,Eureka147的數位廣播標準並不被美國所接受,反而在1990年另外成立了數位廣播標準的工作小組,開發另一套數位廣播技術—In Band DAB,簡稱IBOC/IBAC。
其實不論是Eureka147或是IBOC兩個標準都是採用類似的數位技術,主要的差別在於IBOC是在現行的AM和FM頻段內再加上數位廣播的訊號,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更有效地應用無線頻譜,並且減低廣播電台的設備投資,但是缺點是技術上較為困難且運作仍有待改善,所以並沒有世界各國被廣泛地採用,而Eureka147因為是使用新開發的頻段,在技術上的限制較少系統性能也較佳。
數位、類比何異?編碼與調變
數位廣播系統與類比廣播系統最大的不同在於聲音訊號編碼和無線訊號的調變。
廣播電台將聲音錄製完成後,先藉由MUSICAM格式將聲音訊號壓縮數位化後,再傳送到廣播發射機器進行廣播;而所謂的MUSICAM格式是MPEG Audio Layer II格式的一種,主要是針對人類聽覺上的特性所設計,一般的人耳對於聲音音量的接收程度是不平均的 ,在一般人的聽覺頻率20Hz~20kHz中,對較低頻率和較高頻率的接受較不靈敏,只有對中間頻率部分的聲音較為敏銳,MUSICAM利用這個特性除去那些音量未達到人耳可以聽到的聲音。人耳的另外一個特性是如果同時存在多種頻率的聲音時,當其中一個聲音的音量大於其他聲音一定程度的情況下,人耳就只會聽到那一個聲音,而其他的聲音就會被掩蓋。藉由這兩個人類聽覺的特性MUSICAM便可以有效地壓縮原有的聲音訊號。
當用MUSICAM格式壓縮過的聲音訊號傳送到廣播發射機器,並轉換成適當的無線電波訊號時,數位廣播採取了COFDM(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al Multiplex)的調變方式,解決無線電波多路徑干擾的問題。COFDM和一般傳統AM和FM最大的不同在於,AM和FM是採用單一載波的方式,如果傳輸的頻段中有一部分受到干擾,則會導致整個頻段中的訊號都發生錯誤;而COFDM則是把原本的一個數位訊號利用編碼方式分成500到1000組分散的訊號,並用相同數目的載波分別傳送 ,雖然一樣會受到干擾,但是因為訊號已經經過編碼,而且各個載波各自獨立,在接收端的收音機就可以透過解碼和除錯方式,將受到干擾的錯誤訊號加以還原。
由於數位廣播使用的聲音訊號編碼壓縮方式,使得在頻段的使用上更有效率,讓原本一個類比廣播頻道的頻寬可以同時容納6個立體聲(Stereo)的數位廣播頻道,藉由無線訊號的調變,解決了過去移動接收可能產生的多路徑干擾問題;而過去FM頻道不同的發射站間訊號會彼此干擾,所以當我們從台北開車往高雄時,為了聽到同一個頻道的節目,必須每隔一段距離就要重新調整收音機的接收頻率,在數位廣播中,因為不同的發射站可以用同一個頻率廣播相同的訊號而不會干擾,因此可以解決聽眾必須調整收音機頻率的困擾。
此外,就廣播業者而言,數位廣播提供業者在節目安排上更自由的空間,因為數位廣播不只可以把原有的一個類比頻道切割為6個立體聲的數位頻道,也可以把每一個立體聲的頻道切割成更多的單音頻道(Mono),用來同時提供數個對音質較不重視的節目廣播,例如同時在不同地區進行的球賽轉播。
提供數據傳送等新應用
因為數位廣播已經將類比的聲音訊號轉換成0、1的數位訊號,因此不僅可以用來作聲音的廣播,也可以當作數據資料的傳送,以歐規的數位廣播標準Eureka147來說,每一個頻道最高可以提供1.5Mbps的資料傳輸速率,可以用來傳送文字、圖像,如歌曲名稱、歌手的姓名、樣貌等,甚至許多即時的資訊也可以透過數位廣播的方式來提供,像是交通狀況、天氣、股市行情等。
另外數位廣播的一項功能就是藉由頻道訊號的編碼方式,來進行聽眾的收聽權控制,這提供廣播業者不同於過去只是從廣告商獲得營收,未來可以從聽眾獲得營收的收費廣播新經營模式,例如廣播業者可以跟演唱會主辦機構合作,向已繳費的聽眾即時轉播演唱會實況。
當然在對原有的廣告上,藉由數位廣播的方式可以讓廣播電台製作多媒體廣告,開拓另一個空間給廣告商使用;而利用數位廣播的單頻網路以及廣闊的覆蓋範圍,廣播業者還可以發展許多相關的資訊服務,包括傳呼服務、金融價格和其他資訊的服務等。
高音質、內容多元化是成功關鍵
廣播數位化已經是不可避免的時代潮流,其成功關鍵因素在於周延的傳播政策、管理法規、多元化的內容與接收設備的普及化,這除了要靠政府的推動之外,民間才是最大的動力 ,藉由多元化的廣播內容以及無雜訊干擾的高音質節目,將可以吸引更多消費者採用數位廣播的收音機,因而帶動電台的廣告收益,讓廣播業者更積極去製作許多高品質的廣播節目,成為一個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相信數位廣播時代的來臨已經不遠了。
多媒體的相關應用是目前科技產業中一個相當重要且熱絡的領域,未來發展值得研究觀察,往後人們的生活將充滿多媒體的影子,諸如用手機傳影音簡訊、電腦收聽新聞和音樂、觀看有線電視、網路上購物、玩線上遊戲等,都和多媒體產品的應用有密切的關係。
多媒體的應用在休閒娛樂方面,除了以更高階的電視產品、更佳的影音畫質為訴求的休閒娛樂服務,如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數位電視,互動電視、隨選視訊、家庭購物等,另一個將被廣泛運用的莫過於數位廣播。
繼通訊產品及技術全面數位化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傳播媒介—廣播,這個屹立將近一世紀的類比系統,也搭上數位化的列車。數位廣播是繼調幅、調頻廣播之後的第三代廣播,是廣播領域中數位式的革命,也是廿一世紀社會文化的再一次演進,其取代類比廣播未來必是趨勢。數位廣播(DAB)可以透過其優於類比系統的頻譜使用效率,解決長期以來廣播頻道取得困難的問題,並具有可同時播送多個CD品質的立體聲頻道節目,也可同時傳送數據資料頻道。
數位廣播服務內容的應用大致有:
廣播訊號傳輸便捷化
資訊內容服務多元化
傳輸行動通訊一體化
收聽音質類型細緻化
商業公共頻道重整化
未來憑藉數位廣播的全面化,人們可以隨手取得最新的資訊,包括即時新聞、氣象預報、路況分析、停車狀況、股市行情、旅遊資訊、遠距教學等服務內容,便能達到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在歐洲電信標準組織(ETSI)及國際電信聯盟(ITU)相繼確立Eureka-147為數位廣播的標準後,世界各國政府皆相繼開始進行數位廣播的運作,幾個以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力的知名大廠,亦先後推出數位廣播接收機產品,因此數位廣播的發展在各國政府和相關廠商的推波助瀾之下,不僅可以讓台灣資訊產業掀起另一波熱潮,其發展性亦應當可期。
由於人類對高品質及高便捷服務品質之追求,數位無線通訊已成當紅之行業,廣播數位化也趕搭數位革命的列車服務人群,隨著數位技術發展一日千里,資訊、通訊、網路及娛樂已與數位廣播融為一體,不可分割。也因此,不論在定點、行動或汽車移動等接收情況下皆能享受無干擾之高音質、操作便利及數據傳輸等服務的數位廣播系統(DAB)即一躍成為多媒體廣播的寵兒。DAB數位廣播系統不僅能提供高品質的音訊服務,更具有高速下載數據傳輸的特性,因此極易與現有系統結合提供具高速下載數據傳輸之雙向服務,當DAB與PC結合時,使用者可享受不塞車之廣播網路服務,回傳之系統可藉由現有之網際網路;當DAB與蜂巢式行動手機(如GSM)相結合,DAB系統之數據下載能力可彌補行動手機下載速率之不足;當GPS與DAB相互結合,定位系統及智慧型導引系統也應聲而起,甚至於電子地圖資料庫之更新也可藉由DAB來完成。總而言之,DAB數位廣播系統不僅能提供高音質之音訊服務,更能結合既有之通訊網路,以達娛樂、休閒、通訊、資訊等整合性之多媒體服務。
為提供國內廠商有更即時的技術與商情資訊,經濟部工業局與工研院電通所特別舉辦此次「DAB數位廣播技術介紹」研討會,針對未來時下數位廣播最新技術作前瞻性的介紹與交流,會中由工研院電通所彭旭銘經理所率領之研究團隊:朱復興工程師、黃鉅原工程師、林俊佑工程師、陳燦煌工程師、劉宣慶工程師等擔任講師,針對數位廣播現況與系統概述、數位廣播音訊格式、數位音訊廣播傳輸、數位廣播美規系統(IBOC)標準、DAB多媒體物件傳輸(MOT)格式等作前瞻性的介紹與交流,期望能對與會者提出前瞻性與完整性的資訊與經驗。
如果您正從事相關產業,或需要數位廣播技術最新相關資訊,這是一個深入的好時機,我們竭誠歡迎您的參與。
Eureka-147的傳輸模式
基本上DAB在地面的傳輸方式上,有EUREKA-147及In-BANK兩大主要系統,由於國際閒主要的發展技術,與現有媒體成功且成熱的實際運用,加上目前中國大陸以及台灣都將使用EUREKA-147的系統規範,以下就文圖來了解其傳輸方式。
AUDIO & DATA經過音訊編碼(AUDIO ENCODER)與資料整合(PACKET MUX)處理過後的資料訊號經過通路編碼(CHANNL CODER),然後分別傳送到主要服務多工器(MSC MULTIPLEXER)整合為高速數據;另一方面服務訊息(SERVICE INFORMATION)與多工訊息(MULTIPLEXER INFORMATION)經過快速訊息通道(FIC),與來自主要服務多工器的訊號一起進行第二次的傳輸多工(TRANSMISSION MULTIPLEXER),再將訊號經過正交分頻器(OFDM)多工調變之後,將訊號輸入射頻系統完成廣播目的。
Eureka-147的傳輸模式
EUREKA 147是個數位多媒體廣播共通標準, 定義了數位語言廣播系統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數位影像廣播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VB ),不僅提供語音(Audio)服務,CD品質般的節目,也對文字、資料、影像、圖形、軟體、網際網路及通信的數位組合;另一方面,廣播業者提供用戶更多的服務功能。
歐洲的數位收音機播放有使用衛星波或地上波﹐適合在移動時收信的DAB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方式也有只使用衛星波定點收信的 ADR方式。DAB調頻方式是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DAB編碼系統是依照標準ISO/ IEC 11172-3(MPEG I Audio Layer II)及 ISO/ IEC 138/8-3(MPEG II Audio Layer II),原先Layer II規定的48KHz取樣頻率改為24KHz取樣頻率,Layer II的功能規範是用來處理單音 、立體音及雙頻道(雙語言),且可依不同的編碼速率在單音頻道做調整,如:32、48、56、64、80、96、112、128、160或192Kbps。在立體音及雙頻道模式,編碼的速率是單音頻道的2倍,而這些不同的組合可依不同的頻道品質加以改變。這些資料在網路上傳輸速率最高可達每秒1.2Mb,混合多種不同的內容,如語音節目可以和圖案及文字廣播相互互補播出,且可依照需要在不同的內容及不同的時間來傳輸不同的容量,以224Kbps的編碼即可得到CD般品質播放的音樂相彷。若需要更多的文字、圖形廣播,則編碼可降低至192Kbps的速率,仍可維持高感度的立體音效品質。
DAB在無線收音廣播系統中,調變的方式可降低訊號發射的 Multipath 損失及干擾,傳送功率遠比類比信號傳送小,且能傳送得比類比訊號更遠,還能保持高品質的聲音,業者可同時將多種服務透過一個傳送器送達用戶端,除了滿足用戶的需求外更提高了競爭性及經濟性。
優點:
一、具備數位信號傳輸的優點,抗雜訊、抗
干擾。
二、數位廣播藉由壓縮技術,一個頻率可以
同時傳送多套高品質、無干擾的節目。
三、聲音品質可達到CD水準。
四、可同時傳輸數據信號,未來可應用範圍
如呼叫(paging)、廣告、天氣預報、
節目報導、尋人尋物等不勝枚舉。
DAB的關鍵技術
DAB的關鍵技術有三方面,一是MUSICAM信源編碼,二是COFDM信道編碼與調制技術,三是同步網技術。
信源編碼又稱數據壓縮,即通過對信源數據率的壓縮,力求用最少的數碼傳遞最大的信息量。
信源編碼的可能性基於人耳聽覺的心理聲學特性,即頻譜掩蔽效應和時間掩蔽效應,人耳對信號的幅度、頻率、時間具有有限分辨能力,凡是人耳感覺不到的成分不編碼、不傳送;對人耳感覺到的部分,編碼時允許有較大的量化失真,並使其處於同聽閾以下,人耳仍然感覺不到。所謂頻譜掩蔽效應是指若強信號和弱信號同時出現,則處於強信號頻率附近的弱信號被強信號掩蔽而聽不到。時間掩蔽效應分為同期掩蔽、後期掩蔽和前期掩蔽。同期掩蔽是指若強信號和弱信號同時存在,強信號掩蔽弱信號,人耳的聽閾聲級值上升,聽不到弱信號。前期掩蔽是指人耳感覺到強信號之前的短暫時間,聽閾已經發生變化(提高),感覺不到了弱的聲音。後期掩蔽是指當強的信號不存在時,人耳的聽閾聲級值需經過稍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到靜聽閾狀態。在這段較長的時間內,逐漸才能聽到由強到弱的聲音。
DAB使用的信源編碼方法叫做掩蔽型自適應通用子頻帶集成編碼復用,簡稱 MUSICAM(Masking Patternadapted Universal Subband Integrated Coding and Multiplexing)。這種編碼方法屬於子頻帶編碼。它是將寬帶的聲音信號的頻譜分割為寬度均為750Hz的32個子頻帶,每個子頻帶獨立受控進行數據率壓縮,凡是在本子頻帶同聽閾以下的頻譜成分都不編碼、不傳送,處於同聽閾以上的頻譜成分用多少比特進行量化,依據就是產生的量化噪聲處於本子頻帶的最低同聽閾值以下。總之,利用人耳聽覺的心理聲學現象和音頻信號的統計的內在聯系,確定並清除語言和音樂信號中的冗余和不相關部分,以實現有效的數據壓縮。
DAB使用COFDM(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術,其含義是編碼正交頻分復用。
C指信道編碼,信道編碼的任務是為了解決信息傳輸的可靠性。按照一定的規則,在所傳的信息中人為加進冗余,以便當傳輸過程中出現差錯時,通過信道解碼可以發現和修正差錯,恢復出正確的信息。
OFD指正交頻分,許多頻譜成正交關系的副載波,彼此間隔△f=1/符號有效期,形成一個寬帶系統,傳送的數據被分配在每個副載波上,每個副載波是窄帶的子信道,傳送低的數據率,每個副載波採用四相差分相移鍵控(4DPSK)方法調制,符號持續期長,抗符號間幹擾能力強。
M指復用,利用多載波寬帶系統可同時傳送多套聲音節目和數據業務。
理論分析表明,通過 IFFT(Inverse Fast-Fourier-Transformation)可產生OFDM信號,即經信道編碼的信號,先經符號變換和差分編碼後,進行快速傅立葉反變換,得到離散的COFDM信號,再經D/A轉換,使得到模擬形式的COFDM信號。
DAB同步網又稱單頻網(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即SFN)。所謂單頻網,是指同步網中的所有發射機都工作於中心頻率相同的DAB頻率塊,調制信號也必須精確同步。在網中發射台之間的距離和布局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各發射台發射的功率是相助的(通常稱為網絡增益)。因此,DAB同步網中發射台的發射功率不需要很大,約幾百W到1Kw。
- Apr 12 Sat 2008 00:42
數位音樂(Digital audio)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